舞台灯光的发展史主要经历了早期、16~20世纪初、中国的辛亥革命之后、现代。
早期戏剧曾经有露天,半露天,都是以太阳光为光源。但是随着演出场地移动到室内或者是夜间,这时开始有了舞台灯光。据专家了解,1102年,中国北宋的汴梁,每个年的元宵节都会演出“百戏”,看台的楼下用木头垒成舞台,舞台的两边的垛楼上各挂灯光一个,zui大的有一仗多高,内燃椓烛,这是中国人造光源的开始。
在16世纪欧洲在室外夜间演出时,则用浸过树脂的绳子制成篝灯作为光源。15~16世纪期间,意大利布景大师进行了色光照明的实验。18世纪以来,演出时熄灭观众傍边的灯,只留住舞台上的舞台灯光。
1755年德累斯顿剧院演出歌剧《耶奥》时,舞台上点燃的蜡烛8000多支。19世纪,光源迅速变化。
20世纪初,钨丝灯泡问世后,为舞台提供了发光集中的聚光灯,并为表现舞台空间、创造舞台气氛提供了有利条件。调光器的发明,灯光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滤色片的使用,都加强了舞台灯光的表现力。
中国宋代以后,舞台上就曾使用过人工照明,清代张岱的《陶庵梦忆》有文字记载,彩灯也始于宋代。刘辉吉在演出《唐明皇游月宫》时就使用过灯光变化。清代后期,宫中和民间都在演出“灯彩戏”。光绪十年1884慈禧寿诞时,一次演出就用去蜡烛448枝,而民间演出的《牛郎织女》也用了许多喜鹊灯。
辛亥革命后,中国剧场一般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。从1933年上海上演《怒吼吧,中国!》时起,中国舞台上开始建立了舞台聚光投射系统。1954年后,先后建成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剧场,引进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舞台灯光系列,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幻灯表现艺术。
现代的舞台灯光,颜色更是丰富多彩。人们利用灯的原理打造不同的舞台灯光效果。
舞台灯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世纪,才发展到现代的这种效果。
—天茨广告